花儿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 > 第 243 章【VIP】
    “寿安公主得知陛下离开长安城之后,立刻就派臣带人来接应陛下了。”

    萧临光语气激动,眼睛中已经含泪,“公主得知陛下遇险,心急如焚,涕泪涟涟言‘阿爷安我心方安’,当即便派最信任的臣子来接应陛下,如今蜀郡已经为陛下整理出了郡守府作为陛下暂居之处,就等着臣将陛下请回去了。”

    一番恳切之言让这段时间饱经人情冷暖,逃亡之苦的李隆基万分感动。

    他不无感慨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寿安和爱卿有心了。”

    没想到一直被他忌惮的女儿才是他的忠臣啊。回想起自己先前对李长安的小心思,李隆基不仅有些唏嘘。

    他看走了眼,没能看出来安禄山的野心,还被杨国忠蒙骗,好在这个幼女是个好的。

    和来接应自己的军队会和之后,李隆基心里终于踏实了,安全得到保障之后便又有了心思关心自己的江山。

    “如今局势如何?”李隆基坐上了马车,开始询问起天下局势。

    这段时间李隆基忧心的不仅是自己安危,也对如今的天下局势十分担忧。

    只是在逃亡路上,消息难以传递到他手中,沿途郡府所得知的消息也都是些零零散散的旧消息,如今大唐到底有多少城池落入了安禄山手中,河朔三镇的军队是否已经和叛军交上了手,这些消息李隆基是两眼一抹黑,一点都不知道。

    有寿安公主领导作战天下局势自然一片大好,要是你现在就把皇位传给寿安公主,说不准一年都不用,天下就能平定。

    萧临光心中腹诽着,面上表情却丝毫不变:“叛军已经攻破了长安城。”

    李隆基长叹一口气, 这个消息他在沿途郡县已经有所听闻了,如今从萧临光口中得到肯定的消息,李隆基心底那仅存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安禄山正在建造浑天台,听说已经让太史监的相士们开始选定新国号了。”萧临光接着道,面上还露出了悲切的神情。

    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满脸都写着“大唐要亡了”几个字。

    因为谁大唐才要亡呢?

    李隆基咳嗽了两声,心里发虚。他记得萧嵩虽然治国差了点,徒有其表,但是说话还是很好听的啊,怎么萧嵩这个儿子说话这么不中听,句句都往他心口上扎刀子呢。

    “寿安如今在何处?”李隆基悄摸转移了话题,他感慨道,“朕一向看重寿安,南诏久战不下,实在是大唐心腹大患,唯有寿安为帅,朕才能够放心啊。”

    萧临光面色不变,仿佛他不知道真相一样,他只是面色如常开始给自家公主表功:“公主到了南诏之后,本欲稳扎稳打,步步紧逼平定南诏,只是后来听说安禄山起兵,叛军一月不到就打到了洛阳城下,威胁东西二都安危,公主便十分焦急。”

    “公主召左右曰:‘君辱臣死,父辱子死,今安贼谋逆,吾为帝女,岂能见国辱而泰然,当速平南诏,北伐不臣’,当即便召集三千精兵,日夜兼程,千里奔袭深入南诏,擒南诏王而归。”

    “公主深入毒虫之地,日夜奔袭千里,手足尽肿,又一骑当先攻入太和城,受伤无数,见之者垂泪,公主只言为国尽忠,死亦无惧,何况伤乎?”

    李隆基眼眶都有一丝酸胀,一时竟然不知道要说什么。

    “时至今日,朕方知寿安之忠。”李隆基深吸一口气,“如今寿安可在蜀郡?朕还有要事要托付给她。”

    被自己先前最信任的安禄山背刺一回之后,李隆基对其他将领也起了疑心,毕竟南北朝之乱就是前车之鉴,但凡有兵权的将领都可能会造反,安禄山不忠诚,其他将领难道就忠诚吗。

    单单安禄山也就罢了,他一人之力还灭不了大唐,可倘若有其他人趁机起兵反唐,那不就跟隋末一模一样了?他李隆基就真成了亡国之君了。

    如今的当务之急不是那个子女惦记他皇位,明日这江山的主人还姓不姓李才是最要紧的问题。

    “寿安公主平定南诏的第二日就带兵北上平叛了,如今已经攻下了三城,从叛军手中抢回了陈留郡,正要支援洛阳,守住东都。”萧临光表情无辜看着李隆基。

    “寿安公主忠唐之心人人尽皆知。”

    李隆基:“……”

    这是擅自出兵吧?他没下过旨意命李长安带兵北上平叛啊。而且大军开拨那么容易吗,说出兵第二天就能出兵?他调动河朔三镇平叛,那三镇久经沙场的军队还得先花十天半个月准备粮草调动人马之后才能出兵呢,十镇里面倒数的剑南军能这么快吗。

    别是原本打算造反,安禄山先动手了她才改成平叛的吧?李隆基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好啊,大唐有寿安这样的良将,朕十分放心,朕要为寿安加封号,为镇国寿安公主,再加为黔中、河南二道观察使。”

    太子李亨北上灵武之前,李隆基也是给他封了天下兵马大元帅。

    离开了长安城之后,智商又占领了李隆基的大脑。

    不管再怎么争权夺利,至少江山姓李这是大前提,儿女分封就分封了,如今最要紧的事情是先把安禄山摁死。

    当然,他即将前往蜀郡,蜀郡是剑南道治所,他过得好不好全要看剑南节度使李长安的态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李隆基表情平静,当下就写了圣旨,按了大印,交给了身边的宦官,当着萧临光的面叮嘱宦官:“你速将此旨意带给寿安公主,转告她,只让她安心与太子一并领兵平叛就是,其他诸事,朕都依她。”

    反正就算李长安有觊觎帝位的野心,她第一敌人也是太子李亨,只要李亨还是太子,大唐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就是李亨。安乐公主谋反之前先杀了太子,他当皇帝之前也是他的兄长先做了“让太子”,把太子之位腾了出来,就算是太宗皇帝那也是先杀了太子李建成才当的皇帝。

    安禄山、李亨,李长安前面有的是对手。李隆基也不吝啬于做一次好人,既然想马儿跑,便要给马儿吃草,他要李长安平叛,自然也不能吝啬封赏。

    一切做完之后,李隆基便看了眼天色,笑道:“萧卿家也未用午膳吧,不妨与朕一并用膳。”这是暗戳戳的提醒萧临光他们该吃饭了,这一路上折腾来折腾去,李隆基就没吃过一顿安稳饭,如今终于能吃一顿安稳饭,李隆基早已迫不及待。

    萧临光十分识趣道:“臣这便传膳。”

    片刻后看着面前的一碗糙米和半块咸肉,李隆基陷入了沉默。

    这怎么跟他逃亡途中吃的也没什么两样啊。

    萧临光面带骄傲:“如今剑南上下全军都在勤俭节约,要将省下的粮草都用来招兵买马平定安禄山叛乱,光复大唐江山。”

    李隆基挤出了一个尴尬的笑:“嗯……很好啊。”

    他能怎么办?他身为大唐皇帝总不能说你们别省粮食招兵买马平定叛乱了吧。

    他只能一边吃着难以下咽的糙米,一边还要夸赞剑南军忠君爱国。

    洛阳城东至陈留郡的所有叛军都被清除完了,叛军全都当成俘虏关押在牢中,实在罪大恶极屠杀无辜的叛军拉出去砍了,做坏事少一些的叛军判到各处去劳动改造,被强行征发的叛军则分散编入寿安军中,待到他们老家被平定之后再遣送原籍接着去种地务工。

    俘虏了万余叛军,挨个清算也要算上许久。

    随着寿安军与洛阳军汇合,李长安正式驻军洛阳,安禄山想要左右夹击洛阳的想法也完全破碎。

    如今反倒是安禄山要担心长安城被左右夹击了。

    李长安也的确做出了要收复长安城的架势,大肆在洛阳城招兵买马,又日日演练,还每日都要派探子去打探陕郡情况,甚至安禄山派去洛阳打探消息的探子还告诉了安禄山一个让他坐立不安的消息。

    王忠嗣即将率五万大军攻打陕郡。

    同时哥舒翰也已经领着五万大军到了扶风郡,而扶风郡就挨着长安。

    更让安禄山愤怒的消息还不止这两个,他的后方也出了问题,常山郡失守,常山郡守颜杲卿直接倒戈开城门让朔方军驻扎了!

    还有那个一直默默无闻,整日只是写书法的颜真卿还联合数郡组成联军也在河北境内公然反叛他。

    仿佛一夜之间,内忧外患一下子就都冒了出来。

    安禄山恼怒极了,当下也顾不得称帝,立刻就要派大将回援河北先把自己的河北大后方平定。

    李岫先找上了正在大帐中练兵的史思明。

    “属下以为将军应当先请命去对抗哥舒翰或者王忠嗣。”

    史思明挑眉:“说来听听。”

    史思明知道安禄山属意他回援河北去平定河北诸郡叛乱,他是叛军二把手,去平定后方再合适不过了。

    比起威名赫赫的王忠嗣和哥舒翰,后起之秀的李光弼还有那一群他没听过名字的小将似乎也更好欺负一些。柿子要捡软的捏,史思明原本已经打算回援河北了。

    李岫早已理顺了思路,他给出了一个史思明无法拒绝的理由:“将军认为安禄山如今身体如何?”

    “倘若安禄山暴死,那咱们范阳军又该听谁的呢?”

    史思明高高扬起了眉毛,抬抬下巴:“你接着说下去。”

    “安禄山称帝后死, 则必定立他的儿子为新帝。将军难道愿意听从那几个废物的命令吗?安禄山称帝前死,则将军威望最重,便理当由将军统领范阳君臣,成就大业。”李岫一颗心砰砰跳,他牢记着自己收到的密信。

    寿安公主说这样就能让他报父仇,能让他有杀安禄山的机会。

    李岫信了。

    史思明看了眼李岫,他相信李岫,李岫和安禄山有父仇,自然会尽心竭力为他考虑。

    而史思明又恰好有那么一些自己的野心,安禄山想当皇帝,他也想当皇帝,可皇帝只能有一个。

    最终,史思明缓缓道:“你说的对。”

    第二日,史思明便主动找到了安禄山提出要去抗击哥舒翰,安禄山固然略有些诧异,可最终也被史思明劝动了,把史思明留在了长安城,另派手下大将田承嗣回援河北。

    又派薛嵩去守潼关,他手下的大将之中薛嵩性格最为沉稳,只要占据潼关牢牢死守,就算是王忠嗣亲自领军也别想攻进来!

    李长安得知安禄山派去守潼关的人选后嘴角抽了抽。

    不得不说,安禄山比李隆基会用人多了,潼关那地方的确需要一个做事沉稳能够守关的大将镇守,薛嵩也的确是一个十分合适的人选。

    奈何有些人一开始就是错的。

    李长安派人把王忠嗣找了过来,委婉表达了自己的意见:“阿兄不用着急攻打陕郡了,到了陕郡之后,你只要隔三差五派三五千人去转两圈就行,不用真打起来。”

    “为何?”已经加班加点制定好作战计划的王忠嗣有些无措,“就算暂时没有攻打长安城的打算,可咱们要收复长安城,早晚也得从潼关而入啊。”

    李长安目光游移:“安禄山派去守潼关的大将名叫薛嵩。”

    “薛嵩,我听说过他的名字,是安禄山手下的一员猛将。”王忠嗣皱眉,他研究过安禄山手下各个将领的作战风格。

    此人倒有些麻烦,叛军手下将领多出身胡人,作战风格莽撞激进,容易冲动,王忠嗣擅长对付这样的将领,如薛嵩这般作战稳扎稳打的将领反而让他觉得有些扎手。

    “……那是樊宁的大兄。”李长安道。

    王忠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