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我用古诗剧透历史[历史直播] > 26. 【集句诗】 吾与徐公孰美
    「北宋·公元1084年」

    「江宁·钟山」

    听到这石破天惊的对子,江边风亭中的苏轼面色一僵。

    他低下头,匆匆取过桌上的茶盏,借着喝茶的动作掩饰自己脸上的尴尬。

    王安石在一旁笑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将注意力放回挚友身上:“这后世之人当真有才,这么一对倒别有趣味。劝人爱惜时光又……嗯?东坡,你怎么这个表情?呛到了?”

    苏轼定了定神,将茶盏搁回台面,垂着眼睛打哈哈:“饮得太快,有点呛到了。”

    王安石拧眉盯着苏轼。见对面人眼神闪烁,耳垂微红,他眼底不由染上狐疑。王安石略微思索了一会,面色一变,骤然瞪大眼睛:“东坡,你、你不会是——”

    “不不不不!没有没有!”

    “这不是我写、啊这是我写的,但不是你以为的那个意思!”

    苏轼着急忙慌地起身,恨不得摇着王安石的肩膀自证清白:“我写的是春夜,春夜啊!”

    王安石面色逐渐古怪。

    随着苏轼语无伦次的话语,他的眉毛越挑越高,直到苏轼讷讷不言,他才半是惊叹半是戏谑地感慨道:“我都不知道下句是你的诗,东坡,原来是你写的啊?”

    苏·自爆·轼:……

    虽然大家都是文人,但对彼此的作品却并非完全了解。几乎每位诗人每天都会写点小诗,除却部分有名诗篇能被广为流传,大部分信手趣作通常都是默默无闻。更何况王安石与苏轼已经多年不见,没听过原诗自然再正常不过。

    可惜啊可惜,苏轼一个紧张,竟然主动暴露了自己。

    “哈哈哈哈哈。”王安石觉得今天见苏轼真是见值了。他现在一看到苏轼那张吃瘪的脸就想大笑。眼见苏轼开始调整表情,王安石自觉还没看够,赶紧追加会心一击:“哦对了,我刚才就想问你,这就是春夜,你自己应该没想岔吧?”

    苏·怕别人想歪结果自己先歪·轼:……

    王安石上下打量了一眼苏轼,像是看不到苏轼呆滞地神情,意味深长一笑:“既然是你写的诗,想必东坡刚才肯定没想岔!”

    苏轼:……

    “唉,别往那儿去。”王安石拉住了朝江边冲的苏轼,施施然道:“倒也不必羞愤投江。”

    “我没想投江!”苏轼这次真的恼羞成怒了:“我就是想离王公你远点,我要看天幕了!”

    “一起一起。”王安石抚须大笑,掰回一局。

    【天长地久有时尽,一刻值千金。既然有人提到了这句,那月兮就为大家简单拆解一下吧!这上句啊,来自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原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说得是玄宗贵妃两人的爱情悲剧。而下句则来自于苏轼的《》,原句是“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描写了春夜美景。】

    【苏轼原诗即借景抒情,借春夜美景感慨时光易逝,劝人珍惜时间门。但众所周知,“”是一个别有内涵的词语,从字面看是春夜,往深处想,却又可以指代男女欢会的夜晚或新婚之夜。例如王实甫《西厢记》有云:“再休题一刻干金价,准备着寒窗更守十年寡。”取的就是第二层含义。】

    【将白居易和苏轼的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这句话在玄宗与贵妃爱情悲剧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主旨,即奉劝男女要及时相爱,莫负好时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得也正是此意。】

    「唐·公元823年」

    「杭州」

    听完月兮的讲解,白居易的脸色好看不少。

    歌伎们向两人围来,而领头的刘采春身姿绰约、眸光潋滟,颇为动人。白居易瞥了一眼元稹,当即挂起个笑容,对着漂亮的姑娘们故作潇洒:“大俗即大雅,如此集句,倒也别有一番道理。”

    “哼。”元稹哼哼唧唧,颇为不屑:“得亏你写得是玄宗与贵妃,要是换个主旨,我看你怎么找补。”

    “哎呀,没办法,自古多情种,我亦不免俗。”白居易随口接话,眼神却深情款款地望着刘采春:“这《长恨歌》表面无我,可处处都是我的心声。采春,你懂吗?”

    【嗯,又有网友发来了新投稿,让月兮看看——竟然还是白居易的诗作!快让我们欣赏下新的有趣集句吧!】

    白居易大喜,给元稹抛了个眼神,如开屏的孔雀,得意仰头:

    【在天愿作比翼鸟】

    【大难临头各自飞】

    “噗。”元稹再次笑出了声,朝刘采春举杯:“没错,乐天就是这样的男人,大难临头各自飞……采春,你可要看准了再选啊!”

    “胡言乱语!”白居易气得甩袖:“这集句毫无道理,与我原作根本不配!”

    “我看倒是意境相通,别有生趣。”一直懒洋洋不想开口的元稹猛然来了精神,甚至主动靠近白居易,在他的耳边兴致勃勃:“乐天,你写的不就是玄宗和贵妃么?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和‘大难临头各自飞’有何区别?”

    “要我说啊,这对集句的意境比刚才那句更妙,一语道破情字真谛。《佛说鹿母经》有言,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后世大家直接拉高了你原句境界,乐天,你是不是很开心啊?”

    “你、你!”白居易豁然起身,胸膛起伏。瞪着元稹看了半天,白居易愤愤道:“你离我远些!”

    “知道知道。”元稹哈哈一笑,坐回原位。

    看着气鼓鼓的白居易,元稹殷勤地拍了拍身旁软垫,盛情邀请:“乐天,快坐下来继续看啊,说不定还有你的集句呢!”

    【大家的投稿中还有好多给白居易的集句,看来《琵琶行》和《长恨歌》真的非常受欢迎。那月兮就做个小锦集,将大家对这两诗的集句大作都放到屏幕上,同时也会带上另外半句的出处。锦集结束后,月兮将会发起一个投票,请大家选出你们最爱的白诗集句吧!】

    【后宫佳丽三千人】

    【铁杵磨成绣花针】

    (下句典故出自南宋祝穆《方舆胜览》)

    【一朝选在君王侧】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下句出自苏轼《惠州一绝》)

    【轻拢慢捻抹复挑】

    【从此君王不早朝】

    (上句出自《琵琶行》,下句出自《长恨歌》)

    【今日听君歌一曲】

    【谪居卧病浔阳城】

    (上句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杨家有女初长成】

    【力拔山兮气盖世】

    (下句出自项羽《垓下歌》)

    【温泉水滑洗凝脂】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上句出自《长恨歌》,下句出自《琵琶行》)

    ……

    「公元前206年·咸阳灞上」

    刘邦笑眯眯地听着月兮的讲解,听到某几句时还露出会心一笑,当月兮说到项羽《垓下歌》时,刘邦终于忍不住捧腹倒地:

    “哈哈哈哈,项羽,你竟然也有今天!”

    “他这句诗是什么时候写的?后世这集句配得可真妙,真妙!”

    刘邦乐不可支,坐在案前笑得东倒西歪,已然忘记数个时辰前在鸿门时的惊心动魄。他素来是洒脱之人,纵然他刚在项羽面前丢了脸,如今却依然想看项王的乐子。

    刘邦玩味着这对集句,面上笑容越盛。

    若说单独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读来倒是叱咤风云、雄壮豪情,令刘邦不由有些酸溜溜,既羡慕这诗句的文采,又嫉妒项羽那身腱子肉。可一旦配上前面那句,那就是主打一个反差感,令人想不笑都难。一想到项羽此刻也在听天幕,刘邦恨不得立刻跑去鸿门偷窥他的表情。

    “大王,曹无伤已经斩首,人头可要吊到营门上示众?”樊哙走进帐篷,见到刘邦这歪七扭八的坐姿竟也不以为意,只是将手里拎着的脑袋展示给刘邦看。

    “别挂了,若是当真惹急项王,我们恐怕就要遭殃了。”刘邦好不容易止住了笑,打起精神:“对了,子房回来了么?”

    “回来了,如今在抄天上的诗句。”听到不挂人头,樊哙有些无趣地将曹无伤的脑袋随手一抛,示意小兵随便找个地方草草掩埋:“项王倒也没有为难子房,倒是听说范增大动肝火,竟然直接摔了大王您赠的玉斗。”

    刘邦撅了噘嘴,有点不高兴,但一想到天幕上那句“杨家有女初长成,力拔山兮气盖世”,他又立刻弯起了嘴角,兴致勃勃地同樊哙八卦:“你听到那句了么,项王的那句!”

    樊哙面无表情一点头。他是粗人,对诗词不感兴趣,只觉那集句读来挺顺。

    见樊哙反应如此冷淡,刘邦有些无趣。他站起身朝外走去,边走边嘟囔:“我去找子房,他肯定能懂我意思。”

    望着刘邦落寞的背影,樊哙绞尽脑汁地思考大王的“意思”,突然“恍然大悟”:“大王,莫非你是在羡慕项王诗句能上天幕?”

    见刘邦脚步一顿,樊哙越发坚信自己猜中了大王心思。他大步上前,蒲扇般大的手掌重重拍打着刘邦的肩膀,粗声安慰:“别担心,肯定也会轮到大王您的!”

    刘邦:……

    刘邦挂起一个假笑,郑重其事地握住了樊哙的手,真诚道:“樊哙啊,别管有没有我,一会儿如果能投票,你一定要选项王那句,知道吗?”

    樊哙不解地拧眉:“我要投给大王!”

    “不不不!”刘邦头摇的像拨浪鼓,握着樊哙的手越发用力:“听大王我的,投项王!”

    樊哙不解,但还是勉强点了点头。

    “可大王,这什么是投票?怎样才能选项王呢?”

    “啊……仙人一会儿会说的吧?”

    【……好啦,白居易的后世集句我们暂且先展示到这里,接下来就是投票时间门!请大家选出你最喜爱的白诗集句,月兮会对获得榜首的对仗原句进行讲解,还会着重向大家介绍那位诗人哦!想听月兮讲哪个诗人,大家就为他积极投票吧!】

    月兮话音刚落,天幕上各个集句背后骤然出现了方块长条,在众人的目光中,那些长条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变高。

    刘邦盯着那几个方块看了一会儿,面前突然出现一行文字:

    【念诵心仪的集句全文,即可参与本次投票。】

    “杨家有女初长成,力拔山兮气盖世!”刘邦立刻大喊。

    话音刚落,他眼前的文字骤然变成了【您已投票成功】。

    刘邦眼睛一亮。

    他热血上涌、头脑一涨,在樊哙疑惑的目光,刘邦竟然直奔军中高地,拿起鼓槌就往皮鼓上擂:“咚!咚!咚!”

    这几声下去,如水入油锅,全营顿时骚动。小憩的将士、训练的士兵、烧饭的厨伙……乃至埋头苦抄的张良,他连毛笔都没搁下就匆匆跑了过来。

    众人气喘吁吁地集中到刘邦面前,夏侯婴拎着大刀,环顾四周,声如雷霆:“项王追过来了?”

    “这倒没有。”刘邦摆手。

    见众人都盯着自己看,刘邦终于冷静了下来。风一吹,发热的脑袋重新降温,刘邦一个激灵,心虚垂眸却正好对上张良不善的眼神。

    见沛公那支支吾吾的模样,张良闭着眼都能猜到刘邦在打什么主意。他抬头向天上望去,几秒后,眼前也出现了与刘邦无异的提示语。

    见张良面若寒霜,刘邦赶紧给自己找补:“仙人说了,谁第一就讲谁的事……子房,你难道不想听仙人讲项王吗?更何况这《垓下歌》实在蹊跷,我可不记得项王去过垓下,更不记得他有写过这诗!”

    对上刘邦希冀的目光,张良叹了口气:“那就依大王所言。”

    得到了张良的肯定,刘邦顿时挺起腰板。他潇洒一挥手,示意众人看向自己,随即高声命令:

    “兄弟们,跟我念——杨家有女初长成!”

    众人虽然不解,但还是习惯性地跟从大王:“杨家有女初长成!”

    “力拔山兮气盖世!”

    “力拔山兮气盖世!”

    “再来几遍,兄弟们,大声喊,杨家有女初长成……”

    一时间门,灞上的军营里响彻项王的诗句,念诗声顺着西风远飘数里。

    百姓们诧异地望向灞上军营。同样能看到天幕的他们自然知道这是项王的诗句。只是他们不懂沛公这是何意,为何要让自家的将士喊对头将军的诗句,不嫌膈应么?

    但刘邦不仅不以为意,甚至还喜上眉梢。他一直盯着天幕,自然没有错过那突然猛蹿的小方条。可惜的是,不管每个人念多少次,只有第一句才能作数,刘邦盯着天幕看了半天,终于讪讪喊停:

    “够了,兄弟们,大家辛苦了!”

    说罢,刘邦跳下高台,冲着张良扬眉一笑:“稳了!”

    天幕上,标识着项羽诗句的小方条远高其他诗句,堪称一骑绝尘。张良沉默看了片刻,却缓缓摇了摇头:“我看未必。”

    “子房,你这是何意?”刘邦不解。

    张良叹了口气,无奈万分:“大王,您动静太大了。”

    毛笔在张良的指尖一转,狼毫尖端对准了东边:“从鸿门回来,二十里不用一炷香。如今全营齐呼项王之诗,您觉得鸿门那边会不会得到风声?”

    刘邦脸色一变。

    刘邦颤抖着仰起头,眼睁睁看着天幕上另一个方块突飞猛进。几个眨眼间门,就将他心仪的“项王诗”远远甩在了身后。

    张良一把扶住刘邦,面不改色,平静继续:“大王,项王不选自己,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

    “如今敌强我弱,知晓未来只会弊大于利,若仙人说项王胜,则会动摇军心;若言大王胜,则会逼急项王,对我们来说,这都不是好事,且再看看吧。”

    “而且臣总有一种感觉,一会儿可能还会轮到沛公您!”

    ……

    「北宋·公元1084年」

    「江宁·钟山」

    “稀奇稀奇。”王安石看着天幕,不由纳罕:“东坡,你投给自己了?”

    “怎么可能?”苏轼下意识否决:“虽然我也想听仙人讲我的诗,但绝不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投了最后那句‘以白诗对白诗’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可奇了怪了。”王安石指了指天幕上那句一马当先的【日啖荔枝三百颗】,颇为不解:“难不成是上次仙人讲了贵妃,所以大家都想吃荔枝不成?”

    “东坡,荔枝好吃不?一天三百颗,你倒是有口福啊。”

    苏轼无奈地叹了口气,拱手乞讨:“王公,你就别打趣我了。我还没去过惠州呢,这八成是我未来写的诗。”

    “哎哟,那未来的苏大家可了不得啊!”王安石显然不准备就此放过苏轼。他抬手比划了一下天幕上的方块长度,笑眯眯地打趣:“你看你这方块的高度,可真了不得!苏大家光凭半句就能倾倒众人,可见功力深厚!”

    苏轼面红耳赤,正当他不知如何作答之际,月兮的声音恍若天籁响起,成功解救了他:

    【时间门截止!恭喜白居易和苏轼的“一朝选在君王侧,日啖荔枝三百颗”获得最终的榜首!说到苏轼,他可是“以诗入词”的高手,也是集句诗的大家,对集句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趁此机会,就让我们来聊聊他的集句诗吧!】

    【苏轼的集句诗和集句词其实非常多,最为著名的当属《南乡子·集句》,这组词共有三首,其中第二首词的句子全都出自于唐代诗句,借用了杜牧、杜甫、李商隐、刘禹锡等人的词句,抒发了苏轼漂泊孤独的苦闷情感。】

    【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时期。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未满三月,就因作诗讽刺新法,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此事史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堪称苏轼一生的转折点,当时新党欲置苏轼于死地,幸有王安石等人上书求情,苏轼这才躲过一劫,被从轻发落、被贬黄州。】

    【苏轼来到黄州的季节,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他登高举杯,见满城楚国风光,心情却无比苦闷,由是作下《南乡子》,以春景写哀情,抒发自己孤身漂泊的寂寞之情。】

    听到这里,苏轼仿佛又想起了五年前那身陷牢狱时的绝望:他在狱中困了一百零三日,每天只能从高不可及的天窗处窥得一丝狱外的天色。枝头的鸟来了又去,绕树的藤绿了又黄……当他重新走出牢狱的大门,苏轼甚至有种再世为人的恍惚感。

    “莫要再想了,都过去了。”

    见苏轼面色惨白,王安石亲自给他斟了一杯茶,又将它强硬塞进苏轼的掌心,示意他喝一口暖暖身子:“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王安石拿苏轼刚才安慰自己的话反过来安慰苏轼,直到苏轼饮下那杯热茶,眼神里重新凝聚起亮光,王安石这才松了口气,自嘲道:

    “东坡,莫往心里去。朝中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呢?听仙人这语气,后世之人想必是怜惜你的,就是不知他们如何看我这宰相了……变法,唉……算了,不提了。”

    “乌台一事,轼还得多谢王公相助!”苏轼不顾王安石的阻拦,坚决起身下拜:“若无相公上书,轼恐此命休矣。”

    “本就如此,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王安石弯腰扶起苏轼,又亲自给他掸去袍上的尘土,将他摁回座位。

    见苏轼仍然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王安石故意扬声打趣:“好了,我们不提那些个腌臜事,你且听听仙人如何评你——说不定啊,后世也有人给你集句!”

    苏轼一个激灵,顿时打起了精神。他眼睛紧紧盯着天幕,口中喃喃祈祷:后世大家们,还请饶过轼啊!

    【说起来,苏轼在黄州任团练副使的时候,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其中《赤壁赋》就有一言:“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这《赤壁赋》我亦听闻。”王安石的手指轻叩桌面,缓缓思索:“下一句不就是‘何为其然也’?后世人怎断在此处集句?他们集句的要旨究竟是什么?”

    苏轼也拧眉思索。

    不知为何,那句“一刻值千金”突然在脑海浮现,而天幕刚才展示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后世集句也在他脑海中竞相翻腾。随着苏轼的思考,仿佛有一根看不见的绳索串联了那些集句,引导着他缓缓向真相靠近……

    苏轼猛地起身。

    他像是明白了什么,又像是不肯明白什么。手上的汗毛骤然立起,苏轼惊恐摇头推拒:“不不不不……千万不要是……”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苏轼绝望地闭上了眼睛。